主动参与 全面融入——大连海关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5 点击:67
大连海关紧紧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增强主动服务的责任和意识,积极支持服务地方开发建设,有效促进了辽宁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落实国家战略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如大连海关关长张志南所说,大连海关一直将海关工作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去考量,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上去审视,按照中央和海关总署的各项部署及要求,推进海关业务改革,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围绕辽宁省重点工作,大连海关利用海关这一国家对外开放窗口的优势,提前谋划,开展了辽宁港口、“五点一线”、大窑湾保税港区发展、长兴岛发展规划课题研究,并分别形成了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得到了相关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赞誉,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布局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09年6月,海关总署与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支持辽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备忘录》。作为牵头落实省署合作的海关,大连海关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政策支持、指导及全力推进大监管体系改革建设的同时,将发挥好“省市重大项目海关事务咨询组”的作用作为落实省署合作的着力点,对省市政府重点关注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项目提前介入,实施跟踪服务。
大连海关“省市重大项目海关事务咨询组”在走访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建设项目时,了解到企业核电项目进口设备多为精密设备和耐辐射材料,具有特殊性,对通关速度要求比较高,希望海关给予支持。该关立即研究制定了便捷通关措施,在大窑湾、机场两个进口口岸设立专门的联络岗位,时时解决具体通关难题;对紧急通关货物启动通关绿色通道,全力保障设备通关顺畅。
中广核电集团红沿河项目部总经理伍伯基介绍说,仅在2009年,红沿河项目部已经先后进口货物370批次,价值6450多万欧元,每一批货物的进口都得到了海关的大力支持,企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连海关的专业和热情。
自大连海关“省市重大项目海关事务咨询组”成立以来,该关针对省市重大项目开展专项走访调研70余次,解决企业各类疑难问题1500余件,各项通关优惠措施为企业节省成本14亿多元,有力地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优化通关流程 助中外企业克服时艰
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连海关辖区内的不少企业也面临着外部需求不足、经营利润下降的压力。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就成为大连海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9年2月,通过“走百家企业 解百项难题”的调研活动,大连海关了解到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二次报关、二次审放的转关申报模式。该关立即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人研发出针对特殊监管区域的“直通关”程序,新的通关模式下,企业入区货物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放行,事后凭放行后的报关单和相关单据直接到口岸提货即可,比转关申报提货时间要快1个工作日。
据第一汽车(大连保税区)口岸通商中心通关负责人蒋俐测算,运用“直通关”模式后,企业的通关速度提高了50%以上,从而带动工作效率提高了1~2个工作日,大大增强了“第一汽车”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直通关”只是大连海关优化通关流程的具体措施之一,近年来,该关通过实施预约通关、“5+1”工作制,推行“提前报关”快速通关改革,推进“选择报关、口岸验放”区域通关改革及整合“电子口岸”等,积极构建严密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辖区内的多数守法诚信企业都从不断优化的通关环境中得到了实惠,比如aa类企业鞍钢新厂,就从海关量身定制的“车船直取”式通关模式中受益,年均节约成本可近亿元人民币。
创新工作思路 助推优势产业腾飞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因其20倍于来料加工制造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和不足20%的单位gdp能耗,被称为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近十年来,大连的软件业、服务外包性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出口增长50%以上,成为大连的特色产业。
大连海关一直关注大连软件业的发展,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健康成长。特别是2009年,大连海关主动走访软件企业,了解企业困难,针对软件出口的特点,研究制定了优先审批、缩短通关时间、对信用良好的企业进行担保验放、增设专用窗口等六项服务措施,帮助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类外资企业应对危机,扩大出口。受益海关优惠政策,柯尼卡美能达软件开发(大连)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额季增长仍可达到近30%。
为助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大连海关适时提出《创新适应服务外包发展的海关监管模式》研究课题。随后,海关总署在大连海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的保税优惠政策,创新服务外包海关监管模式,开展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保税监管试点,简便原监管模式通关手续的同时,也解除了企业的保证金负担。
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是大连首家享受到海关国际服务外包保税监管优惠政策的企业。该公司项目经理陈力介绍,海关总署刚推出优惠政策,大连海关就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召开了推介会,但由于是新兴事物,他们当时对政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以为“事不关己”。
“幸亏几天后大连海关的业务骨干上门讲解、指导,”陈力说,“我们才能在第一时间尝到保税监管的甜头。”
事后陈力算了一笔账,这个“甜头”还真不小,年可为公司节约流动资金500万元人民币,银行利息15万元左右。在大连海关上门宣讲政策的当天海辉软件即办出该企业第一本国际服务外包进口保税监管货物手册。三天后公司申报进口的全国首票服务外包保税监管设备顺利通关进境。
包括海关各项便捷措施在内的城市投资软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投资大连,目前,在这个以打造中国的“班加罗尔”为目标的城市中,已经聚集了英特尔、微软、ibm等570多家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其本土的东软、华信、海辉三家企业已连续4年居中国软件外包出口前三甲。
延伸口岸优势 力促辽宁沿海经济带腾飞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大连海关人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但工作热情与干劲儿也更高了。正如大连海关关长张志南多次说的“海关要更积极主动地为地方政府多出点子、出好点子,把海关工作融入到地方党政工作中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扩大口岸开放,贴近服务企业。2010年1月8日,在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区域——庄河,大连海关的第11个隶属海关正式成立并开始办理业务。从此,当地企业就可以在家门口办理各项通关手续,货物也可以直接在庄河港进出口,不必辗转外地。截至目前,庄河海关共办理加工贸易手册361本,备案金额近1.5亿美元。为当地企业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力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稳步推进和进出口活动的日益频繁,海关的设立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
随着海关通关改革的不断深入,大连海关监管服务职能进一步延伸,比如,通过海关区域通关合作,大连港口的辐射力已突破东北地区,覆盖到西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为更多的进出口企业铺就了一条通关快速路,随之也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政策优势带到上述区域,共同促进经济带腾飞。
“如今,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依托黄、渤海,背负辽阔腹地的沿海经济带已然崛起。大连海关将进一步把握机遇,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科学的理念和扎实的工作,努力在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大连海关张志南关长说。(关宣)


太原海关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临汾经济社会发展
杭州机场海关设立“先锋岗” 激活“争优心”
广州海关助力“广州之路”更宽更畅
20只“丁满”飞抵厦门 海关机边快速验放
宁波口岸进口整车累计突破一万辆
黄埔海关监督销毁一批我国禁止进口旧压力容器
北京海关快速验放赴台参展文物
75%酒精消毒洗手液出口运输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