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销补税是加工贸易企业稽查重点,在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注重。内销补税分为成品内销,不良品和残次品补税,边角料补税。在企业中牵涉到物流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线,生产管理,财务,关务等各个部门。关务部门要将内销补税的要求告知相关部门,并督促他们做好相关管理。
成品内销补税的业务链条:(1)接收内销订单(生产管理部门)--(2)制定内销生产计划(生产管理部门)--(3)内销生产(生产线)--(4)成品仓库入库--成品仓库出库(仓库管理部门)--(5)销售(财务部门)。
关务部门要求各部门保管好内销相关数据,重点确认第(4)和第(5)项业务的数据要吻合。由于使用集中内销补税,在补税时成品已经销售了,所以不存在对实物的库存管理。
不良品和残次品补税的业务链条:(1)不良品和残次品产生(生产部门,技术部门)--(2)不良品和残次品收集(仓库管理部门)--(3)定期补税(关务部门)--(4)不良品和残次品处理(企业指定部门)。
关务部门要教育和监督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将产生的保税不良品和残次品全部交给仓库管理部门。由于海关不一定同意不良品和残次品补税适用集中内销补税,所以要先补税后处理,关务部门在申报前要确认不良品和残次品的库存和补税数量是否一致。并且要求相关部门留下不良品和残次品的废弃或转卖记录。
边角料补税的业务链条:(1)边角料产生(生产部门)--(2)边角料收集(仓库管理部门)--(3)拍卖和定期补税(关务部门)--(4)不良品和残次品处理(企业指定部门)。
关务部门要教育和监督生产部门将产生的保税边角料全部交给仓库管理部门。边角料不适用集中内销补税,所以要先补税后处理,并且要通过符合要求的拍卖平台竞拍确定价格。关务部门在申报前要确认边角料的拍卖数量和补税数量是否一致。并且要求相关部门按补税数量转卖边角料,并留下记录。
企业内部管理环环相扣,如果没有完整的管理链条,就可能会出现内销数量和补税数量不一致,超过规定期限补税,甚至是擅自处理保税料件等违规事故。
跨境电商B2B模式正式落地珠海 拱北海关助力珠海制造“卖全球”上海海关税收减免释红利 芯片企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南京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首次搭上跨境电商航空专线【进口船用设备清关代理】的流程,一般贸易进口船用设备海关高效通关助推汕台直航快速发展闸口海关截获约6.5万颗印度小豆蔻厦门海关支持飞机维修行业求“变”海关税收何以突破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