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价值2亿元的薄膜电容吗

发布时间:2024-02-12 点击:104
2023年3月,上海海关在稽查中查获一件金额巨大的出口错误申报价格案例。2022年9月,上海某电子加工企业向海关申报出口薄膜电容600万个,价值2877万美元(约合2亿人民币),平均一个电容的单价接近5美元,远远高于同类产品的价格。经海关核查,上述电容的出口价值为50万美元(345万元人民币),每个电容的单价仅为0.08美元。企业高报出口价格58倍,接近2亿元人民币,理论上可多退税2500万元人民币。
究竟是谁胆大包天策划了这一起巨案呢?答案是没有人。对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企业违规行为,如果要追究责任,那就是企业管理体制的原罪。
责任一,板子要打在通关部门身上。通关部门缺乏必要的报关单复核体制,但凡有个复核的人,都能看出上述极端不符合逻辑的,错上天际的出口价格问题。只要在通关环节将问题堵截下来,就不会有往后一系列的问题。
责任二,生产管理,技术,财务部门,it部门都脱不了关系。据海关调查价格虚高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内某位员工在输入erp系统时错误录入了薄膜电容的bom数据,导致生产成本价格虚增,出口价格也联动增加。
财务是对价格最敏感的部门,竟然没有发现如此离谱的错误,说明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存在巨大的漏洞。同样的生产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是bom数据的管理部门,也是错误的始作俑者,当然也脱离不了关系,同样的对于erp内重要数据录入缺乏复核体制。
最容易忽视的是it部门的责任,如果erp在bom数据录入环节有逻辑检查,预警功能,也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人为输入错误。很显然,在上述案例中企业的erp系统缺乏预警功能,这就是it部门的责任。
其实在海关稽查前,该企业的财务部门在收汇环节就发现了报关单申报错误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用冲账处理了高申报的价格,没有向税务部门申请退税。这一步非常关键,如果申请了退税,违规的性质就不一样了。遗憾的是通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处理问题,在此情况下应该第一时间就向海关提出主动披露报告,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化解风险。可惜他们心存侥幸,采取的是坐以待毙的方法,等着海关上门稽查。这么显眼的错误,就像高高挂起的红色信号灯,海关关员不可能看不到。
综上所述,违规从来不是某个人的错误,那只是错误原因的表象。企业内部复核体制,联络体制,通关管理体制,财务体制,主动披露体制等等合规管理体制不健全,才是造成违规的主要原因。


空气净化器进口报关单证有哪些?家电进口清关知识
新西兰柿子空运进口报关资料与申报要素
大连旧机器进口清关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申报要素
上海食品进口报关代理公司告诉您进口食品报关资料
空运方式:拼装
马来西亚六种日用品进口清关报关案例分析
上海港3类危险品香水出口手续
关于与泰国、毛里求斯互认自助打印优惠原产地证书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