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竿”带来大变化 海关科技助力外贸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15 点击:88
“‘phoenix 8’轮正在带缆,预计二十分钟完成靠泊。”6月30日,石家庄海关所属黄骅港海关关员接到货代经理韩树鑫发来微信。
收到信息后,两名关员准备好防护装备,提起“鱼竿”,驱车前往20公里外的码头。
经过一番询问后,海关关员按照既定方案分头工作。“怎么得到右侧水尺数据?通过拖轮还是你们手里的这个?”船方大副面带疑惑指着“鱼竿”问。“用这个‘鱼竿’。”关员笑着说。
关员口中的“鱼竿”,学名“便携式水尺观测仪”,由支架、导线、高清摄像头、控制器、手持终端等组成。关员在船上将摄像头伸到水面监测实时画面,手持视频终端观测水尺。与爬软梯、乘坐拖轮查看等传统观测方式相比,“鱼竿”观测具有便于携带、稳定性强、清晰度高、安全性好等特点。
当关员将设备组装好、下放到相应位置后,清晰的视频画面呈现在大副眼前,大副连连点头、嘴上不停说着“ok!”“yes!”短短20分钟就获得所需数据,40分钟即完成鉴定工作。
“黄骅港海关积极探索‘互联网+计重’模式,现已形成无人机、便携式观测仪等多种计重手段互补,不仅提升工作效率缩短了通关时间,也提高了关员作业安全系数。”黄骅港海关口岸鉴定科杨宝军说,“我们紧绷过‘紧日子’这根弦,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小投入大产值,便携式水尺观测仪应用后预计每年可节省经费数十万元。”
据统计,1-6月,黄骅港海关共检验鉴定217船次,2338万吨货物,同比分别增长20.6%、7.0%,以科技创新助力外贸稳增长。(薛勇新/文)


胡玉敏出席2017年全国海关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京唐港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票件杂货物通关
贵阳海关助力贵州刺梨果走出国门
国际快件及中港散货的收货限制
设备进口报关需要什么条件
2012年海南离岛免税、进出境游艇和邮轮政策成效显著
冻品年货 火速通关
蛇口海关保障“澳门杯”国际帆船赛通关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