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门日报》报道
监管进出口货物2459.19万吨
审核报关单118.89万份,税款总入库89.69亿元
查缉走私违法案件498宗,案值2.05亿元人民币
新会海关隶属于江门海关,1990年10月18日正式建关,辖区内有江门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货运口岸新会港、7个装卸点、1家出口监管仓和3家保税仓。新会海关下设新会海关驻港区办事处(副处级),内设9个科级单位,干部职工130多人。
建关20年来,在江门海关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新会海关坚持“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把关服务职能,围绕“创建优秀基层海关”的目标,立足地方发展大局,着力优化监管与服务,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建关20年以来,新会海关共监管进出口货物2459.19万吨、进出境船舶9.44万艘/次、车辆24.96万辆/次;审核报关单118.89万份,税款总入库89.69亿元;查缉走私违法案件498宗,案值2.05亿元人民币。
1、不断深化业务改革,着力促进口岸物流发展
新会海关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坚持依法科学征管,跟踪服务纳税大户,巩固拓展税源,综合治税能力明显增强,税收保持了逐年增长,去年税收入库额首超9亿元,占江门关区税收总额近四成,比建关初期增长10倍;深入推进“分类通关”改革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水转水”等通关监管新模式,在完善通关效率协调机制的同时,实现货物流、单证流和信息流的有效对接,促进口岸物流顺畅流转;积极推进联网申报及税费网上支付业务,对大型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实行便捷通关、“5+2”、“全天候,无假日”预约申报、预约监管等举措,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2、不断优化监管服务,着力支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新会海关大力推广应用加工贸易电子手册、银行保证金台帐,实施联网监管,以新型信息化监管模式促进贸易便利化;不断拓展区域海关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口岸海关的合作,落实cepa各项措施,力促区域物流发展;落实企业转型升级政策,简化审批手续,重点加强对转型升级企业、低碳环保企业的服务,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促进内销提供服务,增强企业竞争力,力促加工贸易转型;积极拓展海关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的产业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强企业分类管理,落实守法便利措施,建立新型关企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3、坚持贴近发展大局,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新会海关以“主人翁”精神和“建设者”姿态,自觉融入新会区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大局,帮助企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挥海关职能作用,加强进出口统计监测预警,围绕低碳经济、港口物流、保税物流等地方关注的问题展开调研,主动建言献策;贴近物流发展的特点,完善对大昌慎昌、千庆化工、日盈不锈钢等新会重点保税物流企业以及中集集装箱出口堆场的智能化监控系统,规范港口、码头及海关监管场所的管理,推动保税物流场所建设,为保税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始终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不断完善打私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关警融合,有力维护正常的进出口秩序。在坚持打击走私不放松的同时,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采取有效的执法方式,促进企业的守法自律。
4、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和谐海关建设
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新会海关以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统筹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忠诚公正、兴关强国”的海关精神,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两大服务品牌,积极推进和深入开展文明窗口创建工作,开展阳光执法工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送政策下乡镇、下企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倡导人文关怀,推进特色海关文化建设,营造风正气顺的和谐氛围。近年来,新会海关及下属部门先后获得:“全国海关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共’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年开拓创新,20年硕果累累。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新会海关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办事窗口就近服务企业郑州海关移交近500件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深圳培育”高端花卉种苗“绽放”海外深圳海关出台措施确保大运便捷通关昆明海关、湛江海关签署过境成品油监管联系配合办法宁波海关查获一批假冒多个国际名牌商标的化妆品和护肤品集装箱货运业务常识:业务术语(三)HS制度在中国的应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