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里的海关

发布时间:2024-05-24 点击:58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辽宁省东港市,有个叫一撮毛的地方,驻守着5名海关关员,办公室租用当地村民的两间瓦房,值班室只有两张小铁床,当地人称它为“农家院里的海关”。
“这里离鸭绿江的沟汊近,大小渔港码头有40多个,可以同时停靠大小船只100多条。”9月26日,正在值班的海关关员王传鸿说,“边贸货物品种多、数量少,停靠、卸货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可海关手续一个都不能少。为此,我们专门推出了24小时预约通关,渔船到港,随到随验。”
秋天的早上,鸭绿江口弥漫着淡淡的薄雾。临近中午,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尽,“一撮毛”码头上渔船若隐若现。王传鸿告诉笔者,为促进对朝边境小额贸易发展,1997年4月,辽宁东港大台子口岸正式开放,2000年,又增设“一撮毛”为临时监管点,由大连海关进驻监管。
“一撮毛”地方虽然小,却自古以来就是中朝两国边民贸易点,边贸往来多用渔船进行。这里区域潮差大,航道淤泥多,吃水量小,船舶进港时间不固定,为此,大连海关推出了预约通关及节假日加班制度,随时接受商户通关申请,最大程度减少货物特别是鲜活产品在海关监管环节滞留时间。
说话间,王传鸿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快涨潮了,几个要出海的边贸商户着急来领取载货清单,“渔民出海是大事,很多都讲究时辰,耽误不得。”他说。不一会儿,王传鸿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一艘边贸船舶计划在3小时后驶回,先预约办理通关手续。
老张有一条小渔船,从事边境贸易已有几个年头了,他告诉笔者:“我们出海都是赶潮水,有时候半夜来潮,我们就只能很晚过来,海关这里24小时都有人值班,通关业务随到随办,很方便!”
大连海关统计显示,近年来,“一撮毛”进出口交易商品已由传统的食品、蔬菜、生活用品向煤炭等矿产品发展,年进出口货运量连续增长,由口岸开辟之初的几千吨,增至今年上半年的21万吨,每年不仅为国家带来上千万元的税收,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


汕头海关春节期间高效服务进出境旅客
雄安海关来了
上海海关为世游赛首批进境物资提供通关便利
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日申报业务量居全国首位
海运物流成本降低的办法
航空货运板箱的尺寸问题
提单的基本知识(二)
黄埔海关拦截固体废物11870吨